中国研究生群体抑郁焦虑问题显著,关注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来源:网络 时间:2021-04-13 09:20:54

中国研究生群体抑郁焦虑问题显著,关注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今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科研团队发布了《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对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行了专题调查:2019年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影响因素——以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为例。本次调查以中国科学院大学的研究生为样本,男生占50.2%,女生占49.8%;年龄范围为18-53岁,平均年龄为26.04岁;博士生占44.0%,硕士生占56.0%;毕业生占54.3%,新生占29.8%。

调查问卷使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国民心理健康素养问卷、与导师关系问卷、研究生压力源等问卷。结果发现,35.5%的研究生可能有一定程度的抑郁表现,60.1%的研究生有焦虑问题。女生的抑郁、焦虑平均水平均高于男生,且不同性别有抑郁倾向的比例几乎相同,35.9%的女研究生可能有一定程度的抑郁表现,其中大于等于17分的(有抑郁高风险的)有12.7%;35.2%的男研究生可能有一定程度的抑郁表现,其中大于等于17分的有12.2%。

调查发现,博士生的抑郁、焦虑平均水平显著高于硕士生。博士生中有抑郁表现倾向的比例也高于硕士生。在硕士生中,有一定程度抑郁表现的有34.7%,其中抑郁高风险群体有12.1%(有抑郁高风险);在博士生中,有一定程度抑郁表现的有36.6%,其中抑郁高风险群体有12.9%。

《报告》指出,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包括:日常工作时间、心理健康素养、与导师关系、压力四个方面。

过长的工作时间对心理健康有负面影响。工作时间越长,抑郁、焦虑的得分越高。当日常工作时间超过10个小时,抑郁平均分超过10分,即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抑郁表现,因此日常工作时长控制在10个小时以内可能更有利于心理健康。参与本次调查的研究生每周平均工作时长为61.95小时,从分布比例上看,约70.0%的研究生每天工作时长8个小时或以上,36.5%的研究生每天工作时长10个小时或以上,表明研究生的工作任务较重,可能带来工作—生活不平衡的风险。

《报告》认为,心理健康素养技能中的情绪觉察、分心术、人际支持与抑郁、焦虑水平显著负相关。总体而言,提高这三个行为有利于降低研究生的抑郁风险和焦虑问题。因此提升研究生心理健康素养的知识水平以及情绪觉察、分心术和人际支持技能十分必要。

《报告》显示,导师和研究生在过去一年的沟通频率大部分集中在一周至少一次或一个月至少一次上(41.2%和36.8%)。与导师沟通的频率越高,表示满意的研究生比例越高。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此外,在询问研究生总的压力程度时,60.8%的研究生报告压力比较大,有22.7%报告压力很大。表明压力情况在研究生群体普遍存在,且压力较大。本次调查中列出10项压力源,其中学业负担重、就业前景不理想和不知道自己适合怎样的工作是研究生主要的压力源。

鉴于以上因素,《报告》建议应完善研究生心理健康服务制度;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网络资源的开发;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加强导师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加强对心理健康服务的宣传;加强研究生的自我教育,建立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

2020版“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全书由总报告、分报告与专题报告三个部分组成,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科研团队完成,于今年3月出版。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分享至:

你可能感兴趣 换一换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